记者 王小蒙
提及艾滋病,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作为一种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艾滋病至今没有特效疗法,且无法通过疫苗预防。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其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会传播病毒。2023年12月1日,我们迎来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针对这一主题,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郝连正接受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采访,强调预防知识的重要性,并倡导拒绝危险行为,做好个人防护。
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坚持规范治疗是关键
“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没有疫苗预防。”郝连正强调,艾滋病病毒会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影响生活质量,需要患者终身规律服药,且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坚持规范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
王刚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在《壹问医答》直播间中也提到,HIV感染后,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但有些人可能无明显症状,病毒仍可能在体内潜伏,与免疫系统不断斗争。发病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很快发病,有的则可能在20年左右才发病。
郝连正指出,艾滋病发病后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感染,持续性发热,肺炎、肺结核等,以及可能并发恶性肿瘤。他强调,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正确使用HIV阻断药,及时预防感染
王刚表示,HIV阻断药是发生高危行为后的“后悔药”,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复制,防止病毒扩散。越早服用阻断药,药物浓度越能迅速上升,从而确保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最佳的阻断时间为2小时,但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服药周期为28天。
“阻断药是一种补救措施,不能过分依赖。关键在于前期的预防措施。”王刚提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可能与正常人无异,因此不能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卖血、怀疑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群,应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
郝连正强调,艾滋病检测存在窗口期,即感染后至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间。目前常用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3-12周。因此,在发生高危行为后3周进行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应在12周后再进行一次检测。若检测呈阳性,应尽快进行确诊检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王刚表示,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也不会传播病毒,蚊虫叮咬也不会导致感染。坚持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郝连正还提到,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感染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性病和生殖器感染,有助于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怀孕妇女若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故意传播艾滋病需承担法律责任
郝连正指出,目前我国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鼓励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病毒传播。国家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对于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感染者是受害者,应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不仅不道德,还需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