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坦洲镇:美人蕉旁水波漾,河畔儿童绘景忙
秋风送爽,微风轻轻,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在中山与珠海交界处的东灌渠旁,一群孩童端坐,专注着他们的写生课。美人蕉的特写、自然与都市交织的壮丽景色,都被定格在孩子们的画板上。
“从前河水臭气熏天,孩子们根本没法在此写生。如今水质改善,河面、植被都变得美观起来,我们每隔一两周都会组织一次户外课程。”负责组织孩子们外出写生的教育机构负责人王肖荣表示,东灌渠水质提升后,户外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报班人数也增加了不少。
东灌渠畔,孩童们纷纷投入美术写生的行列。受访者供图
东灌渠的变迁,是中山市坦洲镇水环境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曾被称为“金斗湾”的坦洲,曾深受水污染的困扰,影响到了本地及珠海居民的工作与生活。然而,近年来,通过水污染治理,坦洲镇整体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进程,不仅重塑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也激发了当地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为当地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水黑臭数十年,今朝蝶变焕新颜
在坦洲镇安阜社区,一条2.5公里长、40米宽的安阜涌穿过社区,构成了一条自南向北的主轴。两岸的居民们在新修的步道上悠然漫步,欣赏沿途的风景。沿路的住户翻新了自家的庭院,墙角的篱笆更添了几分田园诗意。
经过整治的安阜涌。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变化太大了!”73岁的社区居民张北胜感慨万千。在他的记忆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社区周边开始发展工业、住宅及人口逐渐增多时,安阜涌就已变得黑臭:“臭了好几十年了,平常窗户都不敢开。要不是要过桥,根本不会从这里走。”
昔日的河岸也同样破败不堪。社区青年卢耀泉介绍,原先安阜涌的两岸都是烂泥,烂泥边就是居民私搭的简易建筑,用于堆放杂物。这不仅让行人无法沿河通行,更是让更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涌,进一步加剧了河水的污染。
转折发生在近年。
坦洲镇水务事务中心副主任靳旭表示,安阜涌流域的污染源主要源于大量生活污水,并且管网未进行雨污分流,这也是坦洲镇乃至全中山不少黑臭河涌共同的“病源”。
于是,当地填补了接近20公里的污水管网空白,对流域周边22个小区开展摸排工作,累计铺设了将近2万米的雨污分流管网。同时,沿河的私建建筑被一一拆除,排污管道、化粪池等设施接入到了每一户沿河住户。
很快,张北胜就见证了河水水质显著改善的奇迹:“以前河水一直臭,后来变成了下雨才臭,现在基本上什么时间都不臭了。”
水质检测报告显示,经过整治,安阜涌水质从2023年第四季度起持续改善,2024年第一季度安阜涌水质类别为Ⅲ类,水体黑臭级别为不黑不臭,2024年第二季度安阜涌水质类别为Ⅳ类,水体黑臭级别为不黑不臭。
同时,河岸筑起了河堤、新建了围栏、铺上了步道。横跨安阜涌的一座五十多年的老桥得到了重新粉刷,烂泥地被改建成了口袋公园,几棵陪伴老桥数十年的落羽杉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河岸一侧的“三线”已经下地,不久后,另一岸上空也将看不到杂乱的线路。黑臭多年的河涌,终于变成了社区内的一条风光带。
安阜涌旁建成了口袋公园。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居民主动拆违,共建美好家园
“以前的河两岸都是垃圾,水的臭味都能飘到楼上。河水治理之后,两岸的植被越来越茂盛了,空气也变好了。”杨炀是居住在东灌渠旁珠海某一小区的居民。东灌渠上新建起一座桥连接中珠两市,河涌水质也得到了改善,不再“劝退”往来的市民,两市之间无形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
人口多、住宅和厂企密集、建成区管网空白多,是坦洲镇治水的一大难点,东灌渠、安阜涌的治理均因此而较难开展。“以东灌渠为例,它过去的重要污染源来自小区,沿河7个小区中的3个小区有上万人口。除此之外,还有7个片区的厂企,污染源很大。”靳旭介绍。
经过整治的东灌渠。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为此,坦洲镇首先需要补齐管网缺口,建设未达标水体主管网,并开展污染的面源整治,如小区、农村、厂企、商户。这一过程,既有政府部门建设管网设施,也有居民、企业、商户等社会各主体主动参与自查自改。
“我们在整治农污时,因为要拆除一些居民的搭建物,居民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拆我的屋子?我们铺设管网、建设污水井,也会有居民问:为什么这个井不设在别人家门口、偏设在我家门口?”靳旭坦言,为了解决居民的诉求,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与居民一对一地沟通协调,管网、污水井位置能调整的尽量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求。
卢耀泉也介绍,自己参与了安阜社区居民的协调工作,发动社区居民积极配合治水工作,主动拆除在河岸边私搭乱建的建筑物。“以前甚至还有居民在河边养殖鸡鸭的,味道很难闻。这些建筑物拆除以后,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能够在河边生活得更加舒适,社区的环境也更加美丽了。”卢耀泉说。
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治水工作得以更顺利地开展,治理成果也得到了巩固和放大。安阜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梁绮君介绍,河涌整治后,沿岸出租屋的月租金大都上涨了几十到一百多元。
据悉,坦洲镇21条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进度目前已达到90%左右,通水率超过60%。通过整治,今年上半年,坦洲镇全镇劣V类河涌数量从20条左右下降至13条左右,黑臭河涌已基本消除。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6年,将全镇的劣V类河涌数量控制在3条以内。”靳旭表示。
采写:南方+记者 陈少宏
摄影/摄像/剪辑:李姗恒
通讯员:梁文俊
【作者】 陈少宏;李姗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