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17日
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方案
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全省农业转移人口保障要素更加完善,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较大提升,兰州—白银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更加密切,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2%左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个人为主体、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础的新型人口登记管理制度。 (二)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服务,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 (三)保障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供给,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流入地普惠性教育保障范围。 (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五)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
三、实施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强化行动
(六)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改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推动普通高中加强校园校舍设施建设。 (七)推动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八)推动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完善共享型智能化标准化生产场所和设备。 (九)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县城与邻近主城区或功能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四、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
(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专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 (十一)发展壮大各类园区,集中资源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构建高水平专业化产业服务支撑平台。 (十二)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建立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土地差异化供应机制,创新产业合作模式。
五、实施兰州—白银都市圈培育建设行动
(十三)推动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形成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相互融合、有力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推动科技创新互促共进,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和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十五)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兰州市、白银市、兰州新区基础设施联通水平。 (十六)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十七)推动生态建设共保联治,共保黄河上游生态安全。 (十八)推动常态长效机制建设,建立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
六、实施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行动
(十九)持续推进强省会行动,打造国家重要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十)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加快酒泉、天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二十一)不断增强节点城市活力,提升武威、陇南、张掖、庆阳、平凉等中等城市功能品质。 (二十二)加快推进城市群建设,拓展跨省合作,增强城市要素聚集力和人口吸纳力。
七、实施新型城市建设行动
(二十三)持续开展城市更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 (二十四)持续开展城市洪涝治理,建立健全城市水系及水库等联调运行管理机制。 (二十五)持续开展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八、实施城市治理水平提升行动
(二十六)推行城市数据一网通用,增强城市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七)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城市运行安全韧性。 (二十八)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全方位即时性的线上公共服务。 (二十九)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九、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行动
(三十)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三十一)促进要素入乡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 (三十二)促进城乡市场对接,引导流通企业在产地建设冷链集配中心。 (三十三)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权益分置和权能完善。 (三十四)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优化城乡教师队伍配置。 (三十五)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三十六)促进城乡社会保障提升,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三十七)促进城乡文化互鉴互促,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十八)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管护机制。 (三十九)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增收,加大劳务输转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多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各市县要因地制宜细化政策举措和项目清单,切实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