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48.3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年龄。多项调查表明,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往往感到自己的幸福感降至最低。这一现象在日本尤为突出,因为这一代人正面临着“就业冰河期”的困境。那么,他们的幸福感是否也如调查所示的那样低呢?
养家和育儿的艰辛时期
大卫·布兰奇弗劳尔教授的研究表明,在145个国家的数据中,人们的幸福感与年龄呈U型曲线变化,而在平均年龄48.3岁时达到最低点。在日本,中年群体——特别是40至64岁的群体——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据日本内阁府报告,从2020年到2024年,40至64岁人群与39岁以下人群的满意度差距从0.03扩大到0.32。中年男性在“家庭和资产”、“养育孩子的容易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也呈下降趋势。
养育孩子真的那么辛苦吗?日本拓殖大学教授佐藤一磨认为,当孩子年龄超过13岁,已婚女性对生活满意度会降低。尽管孩子被看作是财富,但孩子数量多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经济负担和加剧夫妻之间的矛盾。
此外,日本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40多岁的夫妇中,近80%有孩子。观察夫妻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发现现年48岁的女性大约在2005年生育第一胎,而男性则在2007年左右成为父亲。这些孩子正好是母亲幸福感下降的年龄段。
通常,男性的幸福感也较低,尤其是35至49岁、有孩子的男性在2000至2010年代幸福感降低。佐藤分析说,由于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家务和养育孩子的负担也逐渐落在男性身上。加上男性作为家庭支柱的社会观念依然存在,他们往往感到压力重重。
另一方面,从有无配偶的角度看,单身男性的幸福感最低。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48岁男性的未婚率达到了27%,这一比例比年长10岁的男性要高。
成果至上导致身心疲惫
日本东急医院心理内科主任森屋淳子表示,她切实感受到“壮年期抑郁症患者在增加”。厚生劳动省对患者的调查也发现,抑郁症和压力相关疾病的患者人数在1996年到2020年间在各年龄段均有所增加。其中,45至54岁人群的患者人数从17万人增至65万人,成为所有年龄段中数量最多的群体。
日本南山大学教授宫崎浩伸的调查发现,从2002年到2017年,贫富差距扩大、全球化、信息技术化、非正规就业增多等因素,尤其对35至44岁人群抑郁症的增加造成了影响。现在42至51岁的人群正是过去的35至44岁人群。他认为,“在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的同时,来自国外的竞争也在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因成果至上的观念而心理健康受损”。
学习与互动提升幸福感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否就意味着这一代人注定无法拥有高幸福感呢?
田上皓大研究员关注中年女性的再学习问题。他发现,中断过工作的女性更需要进行自我启发。那些在职业生涯初期未能如愿培养自己能力的女性,在养育孩子后可能会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前野隆司则认为,像学习这样的自我提升活动可以提高幸福感。他意外地发现,学习中的人与热衷于旅行和艺术鉴赏的人一样,拥有高幸福感。前野教授还指出,拥有多重人际关系也能帮助人们在走向老年时获得幸福。
内阁府2020年度的国际比较调查显示,在调查的4个国家中,日本单身老人中“几乎不与人交谈”的比例最高,为25%。“不太能感觉到”和“完全感觉不到”生存意义的人也最多,占29%。如何应对老人孤独和孤立问题也成为日本的政策课题。
(编译/刘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