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甘肃会宁二中报告厅演讲台前的孙志文,遥望着台下的一张张青涩面庞,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16年前的那个秋天。那是他第一次参加“联想进取班”开班仪式的日子,那时的他,坐在台下,还是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高二少年。而今天,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回到了母校,站在新的开班仪式上,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贵州都匀二中。石应桥,2010年从“联想进取班”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任教。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看似回到了原点,但他却说,这是他的梦想,他希望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家境困难的孩子走出大山。
孙志文和石应桥,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联想进取班”学生。在过去的20年里,已有3215名像他们这样的毕业生,从“联想进取班”走入大学,走向社会,他们的背后,是三千多个家庭从贫困到小康的转变,这是乡村振兴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块拼图。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联想进取班”的成就,更展现了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力量。20年的时间,三千多个梦想成真,它们如同一束束微光,汇聚成时代的洪流。
为了参加这次开班仪式,孙志文特地请了假。14年前,他拿着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坐了24小时的硬座才到达上海。如今,从上海飞回甘肃会宁只需3小时。孙志文感慨,时代变了,自己也变了。
在会宁,像孙志文家一样,出几个名牌大学生的家庭并不罕见。会宁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教育在这里备受重视,并以高考状元县闻名。尽管会宁缺水,但教育之花在这里得到了用心浇灌。
记者在一间民房里见到了“联想进取班”高三学生马宁宁和她的母亲。这间狭小的民房,只摆放着两张简易木板床,中间立着一只铁皮炉子,烟囱通过窗子伸到屋外,是他们冬天取暖和做饭的热源。
马宁宁和她的同学们,对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梦想。他们会宁二中旁边的那些依山而建的民房,住满了陪读的家长,其中大多是高三学生家长,他们来自较远的乡镇。
马宁宁的同学贾美乐,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她说她向往北京大学,虽然是个理科生,但对历史厚重的北大十分向往。
孙志文听着学弟学妹们对未来的设想,感慨良多。他想起自己当年对大学一无所知,而如今,他已经在上海成家立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电子研发部部长。
在会宁和都匀,孩子们都有着各自的梦想。都匀二中的杨春丽同学,希望未来从事地质勘测工作,为家乡的防灾减灾做出贡献;文涛同学则希望从事医药研发,希望减少医院里生离死别的悲剧。
联想控股设立“联想进取班”的初衷,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孩子们在追梦路上的资源不足问题。
多年来,联想控股不仅为“联想进取班”的学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通过组织心理及职业规划讲座、前沿领域拓展课程,以及拓宽视野的“梦想行”活动,帮助学生们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必须翻过大山,才能面向世界,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涂杨庭溱,这位2006年跟随“联想进取班”的“梦想行”来到北京的水族少年,有了人生的新领悟。
如今,涂杨庭溱已成为一名教师,并回到了母校都匀二中任教。他说,他希望成为一束微光,照亮更多的孩子。
“知识改变命运,进取成就未来。”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联想控股董事长宁旻感慨万分。他说,看着一届又一届“联想进取班”的孩子回到课堂、进入大学、步入社会、建设祖国,倍感欣慰。这也是联想一直坚持把这一项目做下去的动力所在。
二十年的“联想进取班”,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三千多个孩子的未来,也照亮了中国减贫事业的道路。
文 | 张海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